1)第一百零八章 屠城的曹操_大汉争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《蒿里行》运用民歌的形式,行批判之实,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,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,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,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,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。它是汉未之实录,是史诗也。全诗风格质朴,沉郁悲壮,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,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,

  尤其是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“一句,当众的文官已经羞愧的低下头了,扫荡周围的文臣武将后,才缓缓说道:”我们已经战胜,就算氐人心有怨言也是应该的,我意已决,把这些氐人迁居关中,让其与当地汉人百姓混居,天下蛮夷无不向往大汉,不出几代,他们就是我们大汉的子民。“

  曹操固然被行刺,但他以自己博大的胸怀最终是没有为难氐人的老幼,十数万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园,前往关中。想必这些人进入关中后,能极大的繁荣关中,那里的千里沃野良田本来就耕种的人数不多,这回可以大大的补充劳动力了。

  留了三千士卒迁移民众后,曹操将近十万大军又再一次进发,八月终于抵达了汉中险关“阳平关“。在得知曹操已经击败了氐人,张卫就加紧在阳平关不妨,经过三个月的布置,张卫现在信心十足,他相信阳平关固若金汤,就算曹操带来百万大军他也有信心一战。

 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:由于连年战争,将士的铠甲不离身,长出了虱子;百姓大量死亡,荒野上白骨累累,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。面对着这荒凉、凄惨、惨绝人寰的景象,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:“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”,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,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,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,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。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。

  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,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,准备兴兵讨伐焚宫、毁庙、挟持献帝、迁都长安、荒淫兀耻、祸国殃民的董卓。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,效法周武工那样,会师于盟津,吊民伐罪,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,忠于国事,匡扶汉室。形势是大好的。可是,这大好形势,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。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,但却互相观望,裹足不前,甚至各怀鬼胎,为了争夺霸权,图谋私利,竟至互相残杀起来。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。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、铸印刻玺、借讨董卓为幌子,行争霸称孤之实,给予无情的揭露,并对以此造成的战乱,予以严厉的抨击。诗的结尾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的画面,连年战乱,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,人民死亡惨重,百不余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hh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